聯系人:劉小姐,李小姐,王小姐
Tel:010-62000662,62051209
Fax:010-82036512
Mobile:13701081790
Email:bjqingda@126.com
Web:www.tsingtek.com
QQ:453189731
微信:13701081790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東路32號花園公寓A402室喊這么多年 iPhone真要換OLED屏了嗎?
喊這么多年 iPhone真要換OLED屏了嗎?
*早從2010年開始,蘋果要啟用 OLED 材質屏幕的流言就不絕于耳。以至每到 iPhone 大更新的時候,都會有大堆媒體預測——今年新 iPhone 將采用 OLED 云云。當然蘋果一定會用上 OLED,只是具體哪一代會用還存疑。

從 2015 年底開始,換用OLED之說法的“實質性內容”就越來越多,已經遠不止媒體在說,供應鏈也開始有了些動作,這多多少少都“暗示”了蘋果正在試水 OLED。
*開始,路透社稱 LG 正斥資 87.1 億美元興建 OLED工廠;而后韓國電子時報也稱三星與 LG 達成合作協議,將共同投入128 億美元以擴充未來兩到三年的 OLED 屏幕生產能力;同期日本經濟新聞也表示,蘋果將于 2018 年啟用 OLED 屏幕。

除了供應鏈的集體狂歡外,蘋果自己似乎也成立了 OLED 團隊。據彭博社報道,蘋果在臺灣至少聘用了 50 人來專門研究新型顯示技術。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為啟用 OLED 屏幕做技術儲備。種種跡象表明,或許在 2018 年我們真的會迎來采用 OLED 屏幕的 iPhone。(畢竟 Apple Watch 已經在用了)
OLED 一定要比 LCD 更優良嗎?
以往各大媒體對 OLED 也做了許多解讀,大部分人現在也都知道,OLED 相對于 LCD 有非常多的原始優勢,像更薄、更省電、色域更高、視角更廣等等。但LCD 技術也同樣在進步,有些特性 LCD 甚至能做得更好。

拿可視角度來說,采用 IPS 結構或 VA 結構的 LCD 現在都能達到上下左右約 180 度的可視角度。拿色域來說,采用量子點材料做背光的 LCD 在色域上已經能碾壓 OLED。拿省電來說,其實 OLED 在發白光時的發光效率并不及 LCD,只是其自發光特性讓顯示黑色時不需要耗費電量,但總體而言并沒有太大優勢。

拿對比度來講,雖然 OLED 理論上擁有無窮大的對比度,但近年 IPS 也由于負向液晶技術的發現也能達到 1500:1 的對比度,而后者普通使用完全足夠。*后說到輕薄,近年來的 LCD 屏幕也由于 incell、oncell技術的產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薄化”,除非要追求**,否則并不需要用到 OLED。
由此可見,OLED 雖然有著種種優點,但并非完全不可替代。尤其考慮到成本以及生產效率,手機廠商就要掂量掂量了,畢竟此前也發生過旗艦機型用 OLED 后產能不足,*后臨時換成 SLCD 的。技術好是一回事,真正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其間差距不能以毫厘計。
蘋果為什么一定會換 OLED 屏幕?
既然 OLED 沒那么了不起,那蘋果為什么還搞出這么大動靜呢?其實是因為筆者在“抨擊” OLED 時故意忽略了兩個事實:
1. OLED 面臨的生產及成本問題已經逐漸在解決。
2. OLED 現階段確實能被“特種” LCD 所替代,但未來不一定。
**點很好理解,供應鏈傳出的消息就是佐證。三星與 LG 都在馬不停蹄地擴充自家 OLED 產線,同時也在加緊解決 OLED 的量產成本及材料壽命問題。譬如 液晶業界很火的“OLED 噴墨印刷制程技術”一旦應用,OLED的單位生產成本就會大幅度下降。而藍色熒光材料的壽命問題,也有像 Pentile 排列或是臺灣工研院研究的PCOLED 等技術來解決。

**點,雖然OLED 的廣視角、高色域等特性容易替代,但畢竟 OLED 是本質上更先進的技術,相比 LCD 的提升潛力更大,更不提 OLED 還有一項 LCD 從原理上就無法追趕的特性——可彎折,譬如三星推出的 Galaxy edge 系列,就是用 LCD 無論如何做不出來的。這項特性暫時還沒有什么太明顯的用處,但蘋果的**中卻多次出現過環繞式屏幕的概念。天知道蘋果的打算是什么呢?

照三星和 LG 在去年發布的信息來看,推 OLED 屏幕成為主流已經是近乎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蘋果對待新技術的態度一直是開放且謹慎的,但像 OLED 這樣具有想象力的技術,蘋果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用呢?要知道 iPhone 早年的殺手锏就是高分辨率的“視網膜屏幕”,那么 OLED 會不會成為蘋果的“新視網膜”呢?我們拭目以待。